文/林宋瑜(作家,花城出版社编审)
郑奋强
德籍画家,籍贯广东揭阳市,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市,198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曾任汕头大学《华文文学》杂志美编、汕头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会长。
1990年移居德国,现为德国奥格斯堡市“胺”绫画廊主持人、中国广东省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联谊会文化艺术顾问。
曾获“最大水彩画”世界纪录、汕头市庆祝建国30周年艺术二等奖,作品入选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潮人邀请展,大量作品发表于报刊杂志及为众多机构所收藏。
某日,奋强微信邀约,曰个展即将开幕,望届时批评指教。我乃美术槛外人,批评指教不敢,想到其实还未有机会观赏奋强大画原作,倒有心一睹为快。于是拉上省画院好友麦荔红,两位小女子驱车一个多小时,到东莞岭南美术馆出席郑奋强作品展开幕式。
以往看奋强的画,主要是通过翻拍的照片、画册,原作也是小型张的,所以走进岭南美术馆两大展厅,缤纷灿烂、飞舞洒脱的色彩线条扑面而来,仿佛春天唧啾振翅的群鸟,瞬息万变的晨光,视觉有些应接不暇,也有些惊叹!荔红是美术评论家,看过的画实在太多,练就一双“法眼”,对构图的格局、色彩的浓淡、线条的动静、画面的韵味等等都有一番专业见解。跟随她一幅幅品赏奋强的画作,我也算是上了一场美术鉴赏课。荔红感叹现在美术界喧哗浮躁的风气,花架子的多,难得有奋强这样脚踏实地绘画的画家,基本功之扎实,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一个成熟的画家,往往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美术语言,而同时又是丰富多元的。在变与不变的艺术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画家的笔墨构成去解读画家眼里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可以说是画家的心境情怀,画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画家的理想表达。奋强的画以水彩见长,抽象中蕴含依稀的印象,似是一种现实的追忆,又象一种梦境再现。游移变幻,斑驳迷离,可望不可及,似是而非。这样的画面就具有无限的展现力,让人更自由地遐想,画面已经那么饱满,却让人读到纸外的留白。
譬如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作品《映日荷花》和《接天莲叶无穷碧》,鲜红如醉人的葡萄酒,绿得沉静却又有生动的红鱼隐约出没。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纯粹的美,是画家的抒情,也是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领悟。那种微妙的色调变化、跳跃性很强的质地感,都给观赏者带来视觉审美的满足和心灵的共鸣。
一个成熟的画家,往往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美术语言,而同时又是丰富多元的。在变与不变的艺术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画家的笔墨构成去解读画家眼里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可以说是画家的心境情怀,画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画家的理想表达。奋强的画以水彩见长,抽象中蕴含依稀的印象,似是一种现实的追忆,又象一种梦境再现。游移变幻,斑驳迷离,可望不可及,似是而非。这样的画面就具有无限的展现力,让人更自由地遐想,画面已经那么饱满,却让人读到纸外的留白。
譬如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作品《映日荷花》和《接天莲叶无穷碧》,鲜红如醉人的葡萄酒,绿得沉静却又有生动的红鱼隐约出没。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纯粹的美,是画家的抒情,也是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领悟。那种微妙的色调变化、跳跃性很强的质地感,都给观赏者带来视觉审美的满足和心灵的共鸣。
我和荔红都偏爱那套四条幅《江南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色彩点染,如诗如歌。雨丝柳絮、微风春草、小巷人家……极细微的勾勒、极大胆的用色,构图任性又灵动,色彩鲜明却意象柔美。站在画前,和风细雨似有却无,充盈春天的味道,让人禁不住对“烟花三月下扬州”心向往之。
奋强久居异国他乡,无论生活还是艺术探索,都经历孤寂艰辛的过程。借景抒怀,也许笔下应该有大量阴郁的色块、狂乱的线条、冷硬的图像,但事实上,从奋强的画作上我们却看到“境随心转”的力量。草木生长、荷塘月色、田园风光、春花秋月……美好的小生命、自然而然的生态,都透出光来,成为一种心愿,一种虔诚的祈祷。
而另一方面,西方文化艺术的长期影响,也让奋强的绘画表现手法具有前卫、实验的风格,以这样很西方的绘画语言表达强烈的乡愁——梦故乡、潮汕舞龙、渔舟唱晚、潮汕乡村等等。对故乡的念念不忘幻化为朦胧的印象,它们并不是现实的形象,而是画家心中的小宇宙,是隐喻,也是超越内心世界彷徨苦恼、支持着前进步履的能量。而他笔下的欧洲,如《桨声灯影里的威尼斯》,波光粼粼、桨橹摇曳,动中有静、暗里有光,着色随机而化,他乡如故乡,诗意从画面涌过,成为触动观赏者的意念。
透过丰富、热烈且不安分的技法,我们解读画家满怀的赤诚,历经沧桑依然心如顽孩。简单而乐观的心境,使奋强的画带着暖色,活泼泼挥洒快意,传达出不放弃的追求和向往。这样的画面,不沉重,也不玩概念,容易让人愉悦,让人向往美好。但在表现手法上,它们又是很个性化、即时性的,是灵光一现的定格。那种诡异的涂抹与变局,往往出其不意,而且细腻随性,想必大芬村的仿画高手也很难仿造了。
近年来,奋强常回故乡潮汕,一住数月。潮汕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古老的传统民俗,又有很浓郁的美术创作氛围,这让奋强流连忘“返”。当年出走,是带着学习西方文化艺术的向往;今日归来,是寻求创作源泉、精神滋养和东方美学熏陶。奋强走在不断探索的艺术之途,是漫长的苦旅,但走得坦荡纯粹。品读他的作品,可以体验到一种不断滋长的力量正在形成他的艺术品位和独特格调。
2015.05.03于广州员村山顶
(转载于《名楼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