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科: 怀念恩师俞致贞先生


恩师俞致贞先生 (1915-1995)


恩师刘力上先生 (1916-2007)


王明科与恩师俞致贞、刘力上先生


俞、刘先生共同为王明科绘画艺术题词与评价


中国工笔花鸟画一代宗师,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俞致贞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纪念我的恩师俞致贞先生,倍感无限崇敬与怀念。我师承俞致贞先生愈三十载,既是她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时的学生,又是她和刘力上夫妇的入室弟子。师生相处时间久,关系密切,情谊甚厚。俞致贞先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人品,对学生孜孜不倦,生活中简朴无华,堪称为人师表的楷模。

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有幸受教于俞致贞先生的工笔花鸟画,从此结下了师生之缘。俞先生在教学中一丝不苟,对学生谆谆教导,尤其对基本功训练要求特别严格。既注重绘画理论,又重视写生,深入浅出,一一示范。记得有一次户外写生课,大家围拢在一棵枝花繁茂的海棠树下,俞先生对海棠花的所属科目,从枝干、叶状、花形、颜色、花期等特征讲述得一清二楚。尤其重点讲述了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写生的要领和方法,写生中应避免的问题。强调写生时要有选择和取舍,不要看见什么就画什么原样照搬。在讲授工笔画的创作中,俞先生强调要正确掌握构图,注重创作意境,如何正确用笔、用线、用色。用线时要沉稳、挺拔、流畅、飘逸,要有骨力、气质和神韵等等。俞致贞先生授课时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历历在目。

俞致贞先生在绘画创作和教学中,独创了一套工笔花鸟画的用色技法:晕染、罩染、接染、渍染、套染、统染、撞染、撞粉、托色、衬染等。对中国工笔花鸟画教学和创作,创新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文革”时期,我与俞致贞先生都在同一群众组织,共同经历了那段蹉跎岁月。一九七零年五月,又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一起下放到河北省获鹿县农村某部队接受“再教育”,又一起经历了“劳动、运动、军训”的非正常生活。在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的年月,俞致贞先生身处逆境,且体弱多病,但她处惊不变,恪守为人本分,从不中伤别人,更不对遭遇逆境的领导和同事落井下石。在那种非常时期,更加突显出俞致贞先生优秀道德品质和大家风范。

一九七三年初,我分配北京工作后,从此成为俞致贞、刘力上先生的入室弟子。当时俞致贞先生居住在北京和平门前细瓦厂胡同七号院两间小南房。居住条件比较差,室内光线也比较暗。室内外间放一画案,是先生作画、会客及起居活动的地方,里间是卧室。俞致贞先生就是在如此简陋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中,创作出了《鸳鸯芦苇》、《沙果山鹊》、《耄耋长春》、《百花争艳》、《青城红叶》、《杜鹃桐花凤》、《红白萝卜西红柿》、《温室黄瓜》、《棉花》、《一品红》、《紫糜图》等等诸多工笔花鸟画精品。

从一九七二年始,国务院国家事务管理局请俞致贞、田世光、白雪石、王叔辉等一批老画家陆续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政协礼堂、中南海紫光阁、友谊宾馆、达园宾馆、首都体育馆等国家重要场馆作画。有一次我去政协礼堂看望俞致贞先生作画,当时俞先生正与田世光先生合作《依红理绣》。只见身体瘦弱的俞致贞先生正站着躬着腰伏案创作。那种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忘我奉献的精神,永远印在我的记忆中。此后我曾数次去西山达园宾馆观摩俞致贞和田世光先生合作的巨幅《玉羽凌霞》大作,俞先生绘数十朵牡丹,田先生画一对白色孔雀。两位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大师合作的美妙绝伦、雍容大气,使我流连忘返。

有一次在俞致贞先生家中,她给我讲述怎样画好蝴蝶、蜜蜂等昆虫。根据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俞先生教我用秃笔和烟囱灰画蝴蝶,再用小狼毫笔勾勒蝴蝶翅筋,此法画出的蝴蝶真有一种黑绒绒的感觉,可谓栩栩如生。

一九七六年周恩来总理逝世,俞致贞先生怀着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的心情,与刘力上先生合作创作《香永在》。我目睹俞、刘先生合作时反复修改,几易其稿的创作过程。此画是俞先生亲笔题款的,正式题款前,俞先生先用另纸试题了两次并加盖了印章,觉得合适了才在作品左上角正式题款盖章。当时俞先生加盖了印章的两个试题款原件赠送我留念。

一九七七年春节期间,我亲历所见俞致贞先生创作的一幅工写结合的《茶花迎春花》,即是印在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工笔花卉技法》封面上的《迎春》。此书出版后,俞先生在一本样书扉页上亲笔题写“明科同学留念 辛酉 致贞(印章)”,赠与我学习、留念。此《工笔花卉技法》是俞致贞先生四十多年工笔花鸟画创作和教学中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结,深受广大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欢迎,因而此书曾一版再版七次之多。

一九七八年我创作了一幅工笔花鸟画《扶桑双鸽》,基本完成后请俞致贞先生指教。俞先生肯定了优点后,又指出画面中扶桑花后面的竹子层次感不够。说罢,随即提笔沾了颜色及稍许墨色,便在我的画作上挥洒了数笔小写意的竹枝、竹叶,此画的层次感、虚实感顿时丰富了许多。此作品后由北京日历厂出版在一九七九年的年历画中。每看此作或有关出版物时,总会想起俞致贞先生对我的教诲和厚爱。

一九七九年我创作了一幅工笔人物画《红楼梦故事》,送给俞致贞、刘力上先生指教,两位先生都给予了较好的评定。为示肯定和鼓励,当即以两位先生的名义在我的原作上题跋盖章:“明科同学过舍展示近作红楼梦故事,人物形象俊秀,线描挺劲有力,设色艳而不俗,布景清幽,可谓深得画法三昧。一九七九年暮春刘力上俞致贞题”。此作品于一九八一年由外贸部门印成年历向海内外发行。此后又在多种出版物刊印。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画了一段时间玉兰和牡丹等题材的工笔画。俞致贞先生多次给我讲解和示范。并传授如何在绢上画玉兰、辛夷,甚至如何调配颜色染绢。为使我画好工笔花卉,俞致贞先生将她亲笔写生的玉兰稿赠与我学习和留念,又把她的《牡丹蝴蝶》、《红叶小鸟》等作品让我临摹学习。俞先生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永世不忘。

俞致贞先生每次出版作品,无论是画册、报纸刊物,还是年历、贺卡、明信片,总忘不了赠送我存念。我也能及时分享到老师艺术成果的喜悦。每到逢年过节,特别是春节,俞致贞和刘力上先生总要为我题字纳福。如同父母长辈对待自己孩子一般关怀。至今,我还保留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俞致贞、刘力上先生夫妇写给我的一部分书信。每当看见这些亲笔信,又如同回到了和恩师相处的情景中……

俞致贞先生对学生弟子无微不至,她对自己的两位恩师于非闇和张大千先生亦是感情深厚。一九八三年,惊闻恩师张大千先生在台湾逝世的消息,因当时两岸尚未开放交流,俞致贞和刘力上先生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对台广播,希望能第一批赴台为恩师张大千祭奠扫墓。后因当时两岸形势未能如愿成行,成为终生憾事。俞致贞先生将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服务台》对台广播稿复印件,赠我一份留念,保存至今。

俞致贞先生对绘画艺术鞠躬尽瘁,因长年疾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九五年逝世,年八十岁。众多学生弟子闻讯纷纷前往送别恩师。在数千人追悼会现场,惊现一批批学生弟子跪伏在地痛哭失声,如此深厚的师生情谊,实不多见。为恩师有一个环境较好的安息之地,学子们纷纷捐款为恩师选购墓地。我和黄显龙先生是当时的牵头组织者,并受刘力上先生委托,安排了俞致贞先生的后事和选购墓地等安葬事宜。

俞致贞先生晚年对老伴刘力上先生嘱托,并留下书面遗愿,愿将一生的绘画作品和教学示范作品无偿捐献给国家,以利于集中保存,便于后人观展学习。俞先生逝世后,这一遗愿由刘力上先生安排落实得以实现。除将一部分捐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早前捐给北京画院等单位外,将俞致贞、刘力上先生二百四十六幅作品(其中有两幅张大千画作)全部捐赠给江苏省江都市(现为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政府。当地政府特地修建了两层楼的《俞致贞、刘力上艺术馆》,预以妥善馆藏和展示。我是这一捐赠活动自始至终亲历亲为者。协助刘力上先生起草捐赠协议,冾谈落实,清点作品,登记造册,拍照留底等,我亲眼目睹了准备捐赠的二百四十六幅原作,以及家中存留的数十幅名家藏品(包括董其昌作品、张大千手绘花卉册页及人物画山水画、黄胄、田世光、郑乃珖等名家作品,和俞致贞少量留存作品等)以及二位先生的近百枚印章。亲历了《艺术馆》的盛大开馆仪式,并接受委托兼任了《俞致贞刘力上艺术馆》副馆长,使我深感荣幸和责任感。

俞致贞先生是中国画坛上杰出的女画家,工笔花鸟画界“女状元”(李可染语),她继承了中国五代、宋、元院体传统绘画的精髓和真传,在这基础上又将工笔花鸟画创新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她精湛的绘画艺术,可谓一座丰碑。俞致贞先生无愧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开拓者和一代宗师。

俞致贞先生一生教授了众多学生弟子,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专业人才,分布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可谓桃李满天下。我们在俞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怀念她、纪念她,就是为了继承发展俞致贞先生的绘画艺术和优秀品格,为中国绘画艺术传统一代一代地发扬光大。

2015年4月于悉尼

(注:本文作者王明科系俞致贞先生入室弟子。现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友人书画院副院长等。)

俞致贞先生作品欣赏

茶花 (1946年)95X47cm 俞致贞作


得志图 (1938年)153X68cm 俞致贞作


耄耋长春(1962年) 俞致贞作


新花尚怯晓波寒(1962年)82X47cm 俞致贞作


杜鹃桐花凤(1957年)88X44Cm俞致贞作


芙蓉蛺蝶(1954年)90X48.5cm 俞致贞作


耄耋图(1980年)114X66cm 俞致贞作


青城山红叶(1978年)俞致贞作


荷花鹭鸶(1958年)(北京画院藏)俞致贞作


祝寿图(1981年)俞致贞 刘力上合作


泽芝红艳(1980年)俞致贞 刘力上合作


长寿永昌(1984年)俞致贞 刘力上合作


春輝(1979年)92X193cm 俞致贞 刘力上合作


牵牛花(1986年)俞致贞 刘力上合作


西山红叶(1972年)俞致贞作


红白萝卜(1959年)俞致贞作


一品红(1956年作,1978年题)俞致贞作


荷花四条屏(1974年)(中南海藏品并陈列)俞致贞 刘力上合作


金碧荷花(人民大会堂藏品陈列) 俞致贞作1972年作


玉羽凌霞(1972年)(北京友谊宾馆藏陈列)俞致贞 田世光合作


依红理绣(1973年)(全国政协礼堂藏陈列)俞致贞 田世光合作


王明科工茟画


红楼梦人物(1979年)王明科作


李清照词意(1981年)王明科作


貴妃出浴图(1980年)王明科作


孔雀公主(1982年)王明科作


托盘玉女(1979年摹永乐宫壁画)王明科作


露潤花香(1978年)王明科作


低昂枝上雀 摇荡花間雨(1982年)王明科作


红叶小鸟(1979年)王明科作


牡丹蝴蝶(1981年)王明科作


清新幽香(1978年)王明科作


斗球花螳螂(1975年)王明科作


葡萄小鸟(1979年)王明科作


月宫戏兔(1984年)王明科作